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鼓励“文化+”“创意+”“设计+”“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拓展数字孪生、5G、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
以数字文创、电子商务、虚拟现实等为重点,大力引进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成长数字型企业,形成产业相连、上下游链条相通的新型数字经济业态
鼓励企业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创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打造消费创新高地。规范引导实体商家利用直播带货、达人探店、博主种草、用户点评等方式吸引线上客流转化为线下客流。(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信息消费,支持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建设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推动制造、教育、文旅、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示范性应用解决方案入驻,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示范推广。培育省级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争取省级资金补助支持
大力促进信息消费,支持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建设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推动制造、教育、文旅、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示范性应用解决方案入驻,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示范推广
创新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按照人社部工作部署遴选数字工程师培训、评价机构,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实施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提升从业人员数字技术水平,培育壮大我省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专技处负责)
鼓励设置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支持和鼓励高校参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聚焦省“2+6+N”产业和省级重点产业链,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航空、中医药、虚拟现实(VR)、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设置一批急需紧缺专业;主动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技术、量子科学、生物育种、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行业, 丰富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供给,提升用户体验。依托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和专家资源,推广集成电路先进分析评价技术和方法,提高重点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水平
文旅科技融合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息影像、5D光影、VR虚拟现实、数字艺术等技术,创作“天中文化”,推动驻马店重要遗址、遗迹、革命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展示,促进线上文旅创新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