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深度
投融资
政策
活动
视频
当前模式 菜单关闭
我们能帮忙找点什么吗?

锐评 | 百镜大战的结局又多了一个:幸存者不超过五家!

发布日期:2025-04-25 11:40:02
字号:A+A-

文 / VRAR星球 多弗朗明哥


百镜大战基本上是从今年的第二季度开始,至于百镜大战需要打多久没人可以知道。不过关于它的结局,却有大佬与机构预测。本期的锐评,我们就此展开讨论。

 

什么是百镜大战?

 

百镜大战这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2021年智能健身赛道太过拥挤的盛况。那时国内厂商FITURE推出其同名产品——FITURE魔镜尊享版,开始引爆国内的智能健身赛道。不少厂商纷纷推出类似的产品,于是就有了“百镜大战”的说法。

 

 

 图源:网络


第三方的调研报告预测,中国智能健身赛道将在2025年达到820亿人民币的规模,智能健身镜的年出货量则会实现164%的复合增长。与此同时,全球智能健身设备的出货量可在5年内达到2000万台以上,市场规模接近500亿美元,中国市场将有望占据1/3左右的份额。

 

如此好的市场前景,互联网公司与手机公司纷纷跃跃欲试。百度是通过旗下产品小度添添智能健身镜的发布而正式入局智能健身赛道,华为、小米、OPPO等则是完成了健身镜相关技术专利和商标的注册认证,并计划推出相关的产品。

 

后来市场红利褪去,做健身镜的厂商越来越少,第一次“百镜大战”迎来结局。2023年初,引发百镜大战的FITURE已经关停了大部分北美业务,并裁撤了近百人的团队,FITURE依旧活着,只不过没有曾经那样风光;小米、华为等没有推出自有品牌的健身镜产品;百度、Keep、AEKE等少数几个品牌的健身镜仍在售卖。

 

本以为“百镜大战”这一词,就要从互联网消失,没想到2024年这个词再度火了,只不过它不再指智能健身或者健身镜,而是指智能眼镜。

 

2023年Meta与雷朋携手推出了Ray-Ban Meta智能眼镜,起售价 2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181元),与初代Ray-Ban Stories眼镜的价格持平,光是2023年Q4的出货量就超过30万副,几乎赶上了第一代Ray-Ban Stories的全周期销量。

 

Meta与雷朋听取用户与市场的反馈,把Ray-Ban Meta做的比Ray-Ban Stories更加的实用,AI功能的加入、售价亲民,让Ray-Ban Meta大获成功,其他厂商一看Meta把智能眼镜做的风生水起,纷纷跟进。媒体一看智能眼镜赛道火起来了,于是在2024年把“百镜大战”这一词重新用起来。

 

 

 图源:网络


目前的百镜大战,准确的说是第二次百镜大战,它的参战方有以下几个类型:

 

1、AR厂商:像Rokid、雷鸟创新、影目科技、致敬未知等AR厂商做智能眼镜的热情很高,就连罗永浩的细红线科技也有做智能眼镜的传闻流出。以雷鸟创新为例,2024年8月29日,雷鸟创新宣布跟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2025年1月7日,雷鸟创新发布了雷鸟V3 AI拍摄眼镜。

 

2、手机厂商:小米、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对做智能眼镜也是充满了兴趣,以小米为例,在2024年9月,就有媒体暗指小米要入局智能眼镜市场,进入到11月,小米做智能眼镜的详情进一步被曝光。今年小米自有品牌智能眼镜要发布的消息从第一季度跳票到了第二季度。

 

3、互联网厂商:像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没有硬件基因的互联网厂商也爱追智能眼镜的风口,以百度为例,它算是百镜大战的老玩家了。它既参与了第一次的健身镜的“百镜大战”,还要参加第二次的智能眼镜“百镜大战”,还是很有实力的,也难怪“百镜大战”与“百度”人家都姓“百”。

 

4、传统眼镜厂商:智能眼镜也是眼镜,所以传统眼镜厂商也参与进来了。像博士眼镜、星创视界、宝视达、BOLON眼镜、LOHO眼镜、精功眼镜、毛源昌眼镜等,它们跟其他厂商合作,提供销售渠道、产品设计、配镜服务等支持,像界环与宝视达合作、Rokid与BOLON眼镜合作等。

 

5、其他厂商:这类型的厂商大多数都是跨界做AI眼镜,像大朋VR(主产品是VR头显)、LOOKTECH(运营主体杭州回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做脑机接口)、KTC(运营主体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做液晶显示屏)、雷神科技(主要是做电竞装备)等。

 

如此多的厂商入局智能眼镜,它的市场前景自然被看好。

 

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报告称,2024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不含 AR)的出货量为156.8万副,同比2023年增长119%。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35.7万副,同比2024年增长113.8%。而全球市场将突破375.0万副,同比增长139.2%,成为智能硬件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既然智能眼镜的市场前景好,那么这第二次百镜大战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次百镜大战的结局

 

第二次百镜大战正在进行中,你我皆是见证人,因此无法预言它何时结束,关于它的结局目前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可能有十个或者十五个厂商存活且能够挣钱:魅族科技前副总裁、现怒喵科技(Angry Miao)的创始人的李楠在极客公园「IF 2025 创新大会」上称,智能眼镜市场在12个月之内会增长10倍已经是定局。

 

 

 图源:网络


每一波巨大的科技浪潮在美国市场超过50%渗透率的普及速度在不停地加速,所以如果智能眼镜这波风口是真的,如果真的是三年增长100倍不需要六年,它只需要三年,甚至速度会更快。如果从2025年开始算,2028年这场(百镜大战)仗打完。

 

上一波智能手机的竞争,100多个品牌惨烈的竞争之下,最终只留下了5个真正赚钱的牌子,而这一波智能眼镜的竞争,由于用户需求在分散,有可能有10个或者15个品牌会最终活下来并且赚钱。

 

注:李楠投资了闪极科技,后者在2024年推出了智能眼镜——闪极AI拍拍镜,李楠也算是跟智能眼镜有关。

 

二、大概会有七八家企业脱颖而出:在AWE 2025展会上,雷鸟创新公司创始人兼CEO李宏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表示从终局视角看,AI和AR智能眼镜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兼具平台型产品与时尚属性。虽然最终成功的企业数量有限,但因佩戴在脸上面向大众,预计其市场规模会超越手机,大概会有七八家企业脱颖而出。

 

 

 图源:网络


三、未来幸存者可能不超过五家:2025年4月,由芯原股份主办的“智慧可穿戴:始终在线、超轻量、超低能耗”研讨会在上海浦东召开,Omdia高级分析师林麟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林麟指出整个AI智能眼镜在硬件端会比较快出现同质化的局面,竞争会非常的激烈。接下来竞争的核心,有很大的可能就要落在大模型能力和眼镜本身的ID设计(美观时尚)的比拼上面。

 

 

 图源:网络


AI和AR智能眼镜产品未来很有可能也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虽然现在看起来是“百镜大战”,但是真正未来可以存活的品牌可能不会超过5家。

 

从科技大佬、公司创始人到行业分析师,这三类人对第二次百镜大战的结局预测一个比一个悲观,至于最终结局是怎么样的,也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写在最后

 

百度百科显示,眼镜是由放大镜逐步演变而来的,考古成果证实,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一世纪)就出现了磨制水晶光学镜片,即眼镜的雏形,据马可波罗记载,于1274年左右在元大都等地观察到有老人看小字时戴有眼镜。

 

传统的眼镜有近千年的历史,主要是起到调节人的视力或者是装饰的作用,时间进入到21世纪,科技赋能传统眼镜进化成了智能眼镜,它的作用也将得到极大的扩展,比如识物、听歌、导航等。毫无疑问,智能眼镜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至于谁能在第二次百镜大战中活下来,普通人并不关注,他们关注的是智能眼镜会如何改变生活。



商务合作:13146398132undefined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爆料投稿:editor@vrarworld.cn

版权声明:本文为VRAR星球原创,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如需转载请联系13341147250 / editor@vrarworld.cn 申请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并保留VRAR星球原文链接。

本文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