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深度
投融资
政策
活动
视频
当前模式 菜单关闭
我们能帮忙找点什么吗?

一场顶级的合谋:让Meta给自己“打工”,这家眼镜巨头悄悄地赢麻了

发布日期:2025-10-22 13:32:46
字号:A+A-

 / VRAR星球 Vivi 


 一副看似普通的智能眼镜,竟然能让一家传统眼镜制造商单季度营收猛增11.7%,股价单日暴涨12.98%,创下历史新高,市值一举激增 200 亿欧元(当前约1656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什么电影桥段,而是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和 Meta 联手后,交出的真实成绩单。

 

最新财报显示,这家全球眼镜巨头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68.67 亿欧元,同比增长11.7%,创下了公司自 2018 年合并以来的最佳季度表现,也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而背后那个低调发力的“增长引擎”,正是包括 Meta 产品在内的可穿戴设备。

 

这家看似“传统”的眼镜巨头,正悄悄借着智能眼镜的东风,在 AI 和可穿戴设备的赛道上抢先卡位。

 

图源:网络

 

财报里的关键信号

 

10 月 20 日,依视路陆逊梯卡发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可以说是“炸场”了。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总收入高达 68.67 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猛增11.7%。这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创下了集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的最佳单季表现。而前九个月的总收入也稳步攀升至208.91亿欧元,同比增长8.8%。

 

图源:依视路陆逊梯卡中国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一出,市场应声而动——公司股价单日暴涨12.98%,冲上 312.50 欧元的历史新高,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市值一夜之间激增 200 亿欧元。

 

更关键的信号藏在细节里。公司首席财务官 Stefano Grassi 在电话会议中透露:超过4个百分点的收入增幅,直接来自于包括Meta智能眼镜在内的可穿戴设备。这标志着,智能眼镜已彻底从昔日的“试水产品”,跃升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柱。

 

回顾合作历程,2019年,当时还名为Facebook的Meta就与依视路陆逊梯卡携手,共同推出“雷朋Meta”(Ray-Ban Meta)智能眼镜。今年,合作进一步深化:6月,旗下品牌欧克利推出了“Oakley Meta HSTN”系列;9月的Meta Connect大会上,双方又官宣了新一代产品,其中甚至包括带屏幕的智能眼镜,显示出在可穿戴创新上的持续加码。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公司在眼健康生态的布局也在同步推进:星趣控镜片获得FDA上市许可,Optegra眼科诊所与RetinA的加入,正逐步构建起一个从视力矫正到眼健康管理的完整服务体系。

 

对于接下来的表现,Grassi 对第四季度“持高度乐观态度”。他特别提到,Meta 在 Connect 大会上发布的新产品将继续推动增长,这些新品“都会对第四季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他还透露,公司预计将提前实现原定于 2026 年底达成的 1000 万副年产能目标,并强调“整个可穿戴生态系统不仅会带来镜片等硬件收入,未来还将开启AI服务相关的长期营收空间”。

 

有意思的是,早在10月14日,依视路陆逊梯卡就已启用位于东莞华宏的全新可穿戴设备生产厂房,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专门用于支持智能眼镜制造的关键环节。这一落子,无疑是为应对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提前布下的一枚重棋。

 

图源:依视路陆逊梯卡中国

 

“天作之合”背后的权力游戏:到底谁抱谁的大腿?

 

表面上看,似乎是传统眼镜制造商依视路陆逊梯卡抱上了科技巨头Meta的大腿。但仔细一琢磨,剧情可能完全相反——更像是Meta在紧紧抱住依视路陆逊梯卡这条更粗的“腿”。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双方带来的筹码就明白了。

 

依视路陆逊梯卡给Meta的,全是Meta自己难以复制的硬实力:

 

· 手握全球30%的眼镜市场份额,坐拥Ray-Ban、Oakley等一众经典品牌

· 具备为香奈儿、普拉达等奢侈品牌代工的顶尖工艺与设计能力

· 拥有全球18,000家门店+650个生产基地构成的强大渠道网络

· 积累了深厚的制造经验与成熟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图源:网络

 

 

而Meta能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提供的,则是面向未来的软实力:

 

· 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成熟的软件生态

· 庞大的全球用户基础与丰富的社交数据

 

图源:网络

 

 

这段“姻缘”还在持续升温:从2019年首次牵手,到2021年推出首款智能眼镜,再到2024年续签十年长约。2025年,Meta更是直接掏出约30亿欧元,收购了依视路陆逊梯卡约3%的股权,据传未来还可能增持到5%。

 

依视路陆逊梯卡执行长Francesco Milleri说得很直白:与Meta合作能让公司借助更深入的制造知识和全球分销网络,把智能眼镜推向大众市场。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清楚:在制造和渠道上,依视路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所以,这场看似“软硬结合”的联盟,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价值互换:Meta借助依视路陆逊梯卡的制造与渠道,为自己“元宇宙+AI”的宏大构想找到了硬件入口;依视路陆逊梯卡则借助Meta的技术与生态,实现从“卖镜片的”到“眼健康+智能穿戴”平台型公司的华丽转身。

 

这不是谁依附谁的故事,而是一场各取所需的顶级合谋。

 

为何是智能眼镜?

 

一副看似普通的眼镜,凭什么能吸引Meta、苹果、谷歌这些科技巨头纷纷入局?答案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远:它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真正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那么,智能眼镜到底凭什么让人如此看好?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就曾直言不讳:“像眼镜这样的个人设备能够通过看到我们所见、听到我们所听,并全天与我们互动,理解我们的环境,将成为我们的主要计算设备。”

 

依视路陆逊梯卡的高层也抱有同样信念。首席财务官Grassi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上明确表示:“我们相信眼镜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业务是有利可图的。眼镜实质上将取代我们今天嵌入手机的大部分功能。”

 

以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为例,它的成功离不开三大突破:设计破局,完美延续雷朋经典造型,兼顾时尚与功能,彻底摆脱了早期智能眼镜(比如Google Glass)那种“技术宅”的突兀感;体验升级,从“戴着像机器人”变成“戴着像潮人”,让科技产品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图源:网络

 

 

如今,智能眼镜的独特优势正逐渐清晰:

 

· 全天候伴随:不同于总要掏出口袋的手机,眼镜可以一直戴着,实现真正的无缝交互

· 第一视角感知: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设备能更自然地理解你所处的环境和真实意图

· 彻底解放双手:不用再时刻握着手机,看信息、回消息、听音乐,抬眼就能完成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据IDC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激增82.3%,中国市场更是猛增116.1%。小米AI眼镜首销3天销量或已接近5万副,创下了中国AI眼镜最快销售纪录,充分说明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抱有极高期待。

 

图源:IDC

 

 

小结

 

智能眼镜这场仗,打得越来越有意思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科技巨头们纷纷放低姿态,主动找传统眼镜制造商联手。原因不难理解——眼镜这东西是要天天戴在脸上的,舒不舒服、好不好看、戴着轻不轻便,跟它有多智能同样重要。而这些“感觉”层面的东西,恰恰是依视路陆逊梯卡这类公司几十年沉淀下来的硬功夫。

 

Meta之所以愿意入股依视路陆逊梯卡,本质上是一次对硬件能力的“战略性认输”。回看智能手机时代,苹果靠软硬件一手抓的封闭生态称王;但到了智能眼镜这儿,恐怕没有哪家科技公司敢说,自己能单独把这条路再走一遍。

 

依视路陆逊梯卡看似传统,手里攥的却全是王牌:它不光是制造商,还是时尚风向的定义者、人体工学的钻研者、全球渠道的布道者。当科技公司拼命想把产品“贴”近用户的脸时,依视路陆逊梯卡的这些本事,就成了无法绕开的关键筹码。

 

智能眼镜的战火才刚点燃,但竞争维度已经彻底打开:这不再是纯技术的比拼,而是硬件、设计、渠道与AI能力的全方位整合赛。依视路陆逊梯卡与Meta的这场结盟,或许正在重新定义智能穿戴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这里,没有单方面的依赖,只有双向的赋能;没有谁抱谁的大腿,只有合伙打天下的盟友。

 



商务合作:13146398132undefined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爆料投稿:editor@vrarworld.cn

版权声明:本文为VRAR星球原创,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如需转载请联系13341147250 / editor@vrarworld.cn 申请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并保留VRAR星球原文链接。

本文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