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VRAR星球 R星人
针对目前已在社会上广泛应用的虚拟现实相关技术,近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发布《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旨在指导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健康有序发展,防范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科技伦理风险。
指引指出,由于沉浸式体验、角色扮演、感官剥夺和技术依赖,虚拟现实技术可能导致主体原有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出现弱化、模糊化或丧失的现象,或主体自我感知、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能力降低的现象。
在行为上,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环境的设计、交互机制和技术手段,或可能引导用户在虚拟现实中的偏好改变、意志形成和行为决策,甚至形成对特定行为模式的持续倾向或习惯,如行为成瘾。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主体设置的“身份隐蔽”,也可能造成用户在现实与虚拟身份之间产生认同混淆或混乱。
由此,指引提出增进人类福祉、维护个人权益、合理控制风险、公正公平、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基本原则,并在伦理上要求合法合规、知情同意、重视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注重风险防控。
指引强调,应针对儿童等特殊群体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专项保护机制,制定儿童使用时长分级标准,植入家长监护功能模块,避免过度沉浸虚拟场景影响儿童现实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和产品方应定期提交儿童身心影响评估报告,避免向低龄儿童开放强沉浸的虚拟现实应用。
同时,虚拟现实产品应在设备、界面、交互场景及说明书中,以文字、语音、音频或者通用符号等显性标识形式醒目提示潜在风险,明确说明技术应用可能诱发的健康风险、行为异化、自我意识干扰、社交关系弱化及社会认知偏差等问题。(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商务合作:13146398132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爆料投稿:editor@vrarworld.cn
版权声明:本文为VRAR星球原创,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如需转载请联系13341147250 / editor@vrarworld.cn 申请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并保留VRAR星球原文链接。
本文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