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支持文化文物单位运用5G、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发馆藏资源,发展“互联网+展览”新模式,建设一批实体的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
提升口岸基础设施和监管智能化水平。应用5G、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智能理货、辅助机器人、货物智能识别等技术,扩大智能审图商品范围。在场所巡查、审核单证等业务领域,通过机器辅助人工等方式加强智能化监管。推动西安铁路口岸智慧物流监管系统建设,同步进行通关和物流作业。通过北斗或GPS系统,加强中欧班列在途运行实时定位跟踪及集装箱温度、碰撞、封闭状态等情况监测
建设一批“强基性”项目。推动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市集成电路晶圆制造、高端封测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提升产能规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强资源要素协调、部门省市协同,推动虚拟现实智能硬件制造基地、6英寸硅基功率器件芯片等100个左右的省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建设,总投资超1000亿元,2022年年底前,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开展数字化保护,引进VR、AR等先进展示体验技术,逐步推广文物信息化平台和共享机制,提高文物工作数字化能力。鼓励文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文物考古、文物保护科技水平
超大规模国内供需市场红利、人口人才红利持续释放,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普及应用,为电商创新发展拓展新空间。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AI、VR/AR等
支持以5G、云计算、物联网、北斗、虚拟现实、AI、VR、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型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龙头或骨干文旅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建立实验室、 搭建资源合作平台等方式为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提供支持
数字化管理。支持数字孪生、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动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调度、销售服务等环节全面数字化,支持企业构建研发制造、管理生产、产供销、财务业务、节能减排等一体化综合集成系统,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巩固发展信创产业生态,打造鲲鹏计算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本地信创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发展机器视觉、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前沿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