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RAR星球 Vivi
当人们谈论 VR 行业,总不免提及“前景不明”,而当话题转向传统电影产业,“夕阳标签”也时常如影随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们相遇了,诞下了“VR电影”。这到底只是两个“难兄难弟”的抱团取暖?还是我们真的站在了一场观影革命的前夜?
更关键的是,从 VR 硬件到内容,越来越多人开始问一个更接地气的问题:怎么才能用已有的技术,做出真正让人愿意买单的体验?
前不久,在今年的砂之盒沉浸展上,我亲身体验了不少作品,也包括获奖佳作《禅》(SEN)。现场的氛围与作品的力量,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一种转向正在发生,那个盘旋已久的问题,似乎也终于有了答案的方向。

《禅》(SEN)这个作品,不太像我们平时理解的“电影”。它是以日本茶道为灵感,让你亲手捧着一个特制的茶碗装置,跟着一个叫“SEN”的茶之精灵,走完一段从诞生、探索、欢愉到毁灭与重生的生命旅程。 最戳中我的,倒不是那些酷炫的画面,而是它把技术悄悄藏在了体验背后。它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触觉设备(通过手表型设备获取体验者的脉搏,将数据转化为振动,再通过茶碗将心跳传递到体验者双手的装置)。 于是,你的心跳,成了故事节奏的一部分。你不再只是观众,你是参与者。 当 SEN 最终消逝、回归宇宙,你也缓缓回到最初的茶室。那一刻的感受特别奇妙:你不是看完了别人的故事,而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场生命循环。那种“万物本为一体”的领悟,不是被灌输的,是你自己“活”出来的。 这也让我明白:VR电影真正的潜力,不是让你“看”一个故事,而是让你“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当你的心跳决定节奏,当你的选择影响走向,这种沉浸感,是传统电影永远给不了的。 这或许也正是VR电影最迷人的潜力:它不让你旁观,它邀请你在场。 就像评委会说的:“在极简的交互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心诗篇,在方寸之间融汇了小记宇宙的东方哲思。”这句话也点透了《禅》的价值,它不靠复杂操作取胜,而是让你在方寸之间,‘成为’故事本身。 有意思的是,今年整个展会的氛围都变了。大家不再热衷于展示“技术有多牛”,而是更关心:“我们怎么用现有的技术,做出让人愿意买单的内容?” 这个转变非常关键,说明 VR 行业,终于开始脚踏实地了。 比如西影发布的 “无界影院系统” ,搭载与小派科技联名定制的观影头显,专为XR影院场景优化,实现了多项突破:集成手势、眼球追踪与空间音频技术,带来双目8K和超宽视场角的电影级观感。头显仅重180克,大幅减轻头颈负担,转头阻力降低70%,不仅提升舒适度,更让观影时长提升3倍,这让长时间叙事在VR中成为可能。 配套的“西影无界专用座椅”则通过智能姿态交互技术,精准识别观众动作并实时反馈,适配战争、飞行、探险等多种场景。每个动作、每种情绪都与虚拟世界深度共鸣,让“身临其境”变成可触摸的感官现实。它不追求让你满场跑,而是降低体验门槛,让越来越多人轻松感受VR叙事的魅力。真实体验《禅》的感受:不是“看”电影,是“活”进电影


行业变了:不再炫技,开始“创造价值”
这其实回应了一个行业争议:VR 电影,到底要不要走“影院化”路线? 有人认为,就得像IMAX那样,在特定空间里才能有极致体验;也有人觉得,VR的未来在于设备越来越轻、越来越普及,回归个人场景。而 “一椅即影院” 似乎找到了一条中间路径:保留一定的社交属性,又不至于让人累到放弃。 回顾电影史,每一次技术跃进,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真正成功的既是技术本身,也是技术服务的“故事”。 日本VR团队制作的《禅》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没有滥用VR的交互可能性,而是让技术悄悄退到哲学表达的后面。你的心跳、你手中的茶碗、你与SEN的共情……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指向情感的共鸣。 VR或许真的是电影观影的“第二次革命”,但只有当我们能用它持续讲出打动人心的故事时,这场革命才算真正成功。VR电影的未来,不取决于它有多“炫”,而在于它能不能让我们以新的方式,感受到更多。 然而话说回来,怎么才能讲好故事呢? 就目前来看,VR+电影的抱团并没有走出两个行业的传统困局。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成本-收益。很多大众吐槽国内部分VR电影制作粗糙、体验感差,但从行业角度看,制作VR电影并以此盈利仍然困难重重。 据我们深度走访、了解国内的VR电影团队,当前VR电影的内容制作纯属“烧钱”。像《木兰2125》这类优秀的作品,每分钟的成本高达二三十万,制作费用高于传统影视制作。一个VR影厅的设备成本也很高,回本周期普遍超过三年。这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回本。 那为什么在国际影展上,我们能看到欧洲(尤其是法国)的团队制作了很多高艺术性、高审美性的VR电影呢?此前我们跟几个法国VR电影制作团队交流,他们可以申请到官方的公共扶持资金,有条件不考虑“票房”,极致追求VR电影作品的艺术性。 相比而言,国内VR电影处在一个纯粹市场化的环境。固然我们并不缺乏技术和创意,但目前行业以及从业者的生存环境相当困难,希望大家对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包容。我们现在不敢奢谈什么电影的“第二次革命”,毕竟“革命者”首先要活下来。 所以,我觉得我们正站在一个拐点:如果VR电影只是传统电影的“花哨版”,那高价确实难以为继;但如果它能带来独一无二的心灵体验,有大量的优质内容作为支撑,我们相信部分消费者是愿意用钱包投票的。倘若再加上公共资金的支持,用艺术+市场双轮驱动,我相信以VR带动的新一轮“电影革命”就真的会到来。电影“第二次革命”的前夜,而决定成败的不只是“故事”

商务合作:13146398132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爆料投稿:editor@vrarworld.cn
版权声明:本文为VRAR星球原创,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如需转载请联系13341147250 / editor@vrarworld.cn 申请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并保留VRAR星球原文链接。
本文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