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深度
投融资
政策
活动
视频
当前模式 菜单关闭
我们能帮忙找点什么吗?

新研究将OLED与全息超表面首次结合,解决全息技术大规模普及难题

发布日期:2025-09-01 16:18:35
字号:A+A-

编译 / VRAR星球 R星人


8 月 31 日消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一项新研究为全息技术发展奠定基础,该技术未来或可改变智能设备、通信、游戏及娱乐行业的现有形态。

 

在《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该校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将全息超表面(HMs)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相结合,研发出一种新型光电子设备。

 

 

此前,全息图的制作一直依赖激光技术。而研究人员发现,采用 OLED 与全息超表面的组合方案,不仅流程更简便、设备体积更小巧,成本也可能更低,且更易于推广应用 —— 这一突破成功解决了阻碍全息技术大规模普及的核心难题。

 

据了解,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薄膜器件,目前已广泛用于制造手机屏幕及部分电视的彩色像素。作为一种平面面光源,OLED 还在光无线通信、生物光子学、传感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其与其他技术的高度兼容性,使其成为打造小型化光基平台的理想选择。

 

全息超表面则是由“超原子”构成的薄平面阵列,每个“超原子”的尺寸约为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这种结构专门用于调控光的特性,可用于制作全息图,应用场景覆盖数据存储、防伪、光学显示、高数值孔径透镜(如光学显微镜)及传感等多个领域。

 

不过,此次研究是首次将两种技术结合,用于制造全息显示的基础组件。

 

研究人员发现,若对每个“超原子”的形状进行精细设计,使其能够控制穿过自身的光束特性,它便能成为全息超表面的一个“像素”。当光线穿过全息超表面时,其特性会在每个“像素”位置发生细微改变。

 

借助这些特性变化,结合光的干涉原理(即光波相互作用时会形成复杂图案),就能在超表面的另一侧呈现出预先设计好的图像。

 

该校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伊弗・塞缪尔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为 OLED 技术开辟这一新方向。将 OLED 与超表面结合,也为全息图生成及光调控提供了全新思路。”(新闻来源:IT之家)


商务合作:13146398132undefined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爆料投稿:editor@vrarworld.cn

版权声明:本文为VRAR星球原创,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如需转载请联系13341147250 / editor@vrarworld.cn 申请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并保留VRAR星球原文链接。

本文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0
热门资讯